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近年来坚持以用破题、以用促改,较好推动了烟叶生产机械化全面提质扩面。
河南烟区聚焦稳产提质工作,大力推进烟叶生产机械化,全省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由两年前的70.82%提升至现在的87.78%,形成了“湿润育苗+小苗机械移栽”作业模式,实现了移栽工序“6变3”。2024年,全省机械移栽率达到71%,移栽质量、集中度明显提高,栽期较往年提早10天左右,为实现“四次轻简采收”目标、彰显浓香风格奠定了基础。经过3年的实践,已初步形成适宜河南烟区的平原、丘陵两种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快了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明确用机思路,营造“用”的氛围。坚持“用中改、改中用”的工作思路,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把“用起来”作为突破口,把“改起来”作为主攻方向。
强化标准宣贯,打好“用”的基础。认真落实黄淮烟区宜机化农艺体系,开展常态化标准宣贯,22个验证点13个生产环节全程贯标,作业工序减少至21个,亩均用工减少6.9个。
推进研发改进,激活“用”的动力。启动15项科研项目,研发改进近20种复合机械。广邀农机企业“赛马”,搭建农机企业、合作社、烟农、烟草公司交流平台。
重视改造烟田,把握“用”的关键。以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为抓手,制定烟田宜机化改造作业规程,推广“小田变大田、一村一块田”管理模式,开展“小并大、弯变直、陡改平、坡改梯”烟田宜机化作业整治。
加强服务保障,拓展“用”的时空。在延长农机使用时间、增加使用次数、扩宽应用限制范围上下功夫。2023年全省县内乡镇间跨区作业面积16.99万亩,县域间跨区作业面积3.17万亩,地市间跨区作业面积1.05万亩。在11个核心县、10个重点县建设农机维修站(点)22个,可服务农机品牌涵盖30个厂家。
围绕示范带动,验证“用”的成效。以四个行业示范县及两个省级示范县建设为引领,加快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和成熟环节整体推进。示范县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比全省平均值高10个百分点。
加快现有成果推广应用。加快农艺技术体系成果推广,组织产区落实宣贯和验证方案。对近年来合作社、农户接受程度较高的农机加大推广力度并持续开展选型测评活动。加快合作社成熟农机专业化服务向一体化平台推进,通过线上运行促进服务提质。
加大薄弱环节研发攻关。启动农机农艺融合重大专项,为全方面推进烟叶机械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和技术模式。在9个地市和6个示范县同步开展验证工作,将农机重大专项成果、厂家新开发机型等纳入验证、记录数据,并对接工业公司做好评价。
聚焦重点开展专项工作。专题部署机械化采收工作,开展农机研发改进观摩评价,持续开展维修点建设,进一步推进地市间跨区联合作业。
近年来,黑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按照行业要求,深化机艺融合实践,沿着“三个一”工作路径,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整合集成为核心,推进关键环节农机装备升级。研发、优化、引入25种机型,在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的优化组合、提升效率上发力。进一步攻关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全自动复式作业移栽机实现自动取苗、自动投苗,田间测试效果良好。
以优化流程为重点,确保宜机化农艺标准落实。遵循自然规律,实施“五五”时令栽培模式,修订完善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和烟草农业农机农艺融合作业规范。在农机上“做加法”,在整地、移栽、培土机械上加装电子施肥器;在农艺上“做减法”,将两段式育苗改为一段式漂浮育苗。烟叶生产32个生产作业过程优化整合为22个。
合理规划集中连片烟田布局。用好高标准烟田、宜机化烟田规划,全省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烟田7.37万亩,占全部植烟面积的51%。开展“四田”建设,将“产业融合致富田、土地流转示范田、标准化生产达标田、机艺融合样板田”作为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典型示范。
“以我为主”提升农机服务质效。在平台搭建、队伍建设、服务组织、运行管理、农艺标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上持续推进“六个以我为主”的新型农服体系。2024年,依托67个农机服务单元进行跨区作业。牡丹江烟区公开对外招标,确定了农机服务供应商库,依托烟农合作社开展农服作业,规范服务定价和作业验收机制。落实烟技员“451”工作法,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考核重点。以一站式农机服务线上平台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农机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示范县着重提高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率,宁安200马力以上大型机械起垄作业率达96%;其他产区开展“一产县一特色”机艺融合建设,东宁对农机装备进行可调偏坡式改装,更好适应丘陵地形特点。
狠抓主体培育。巩固深化黑龙江烟区“家庭农场+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2024年,家庭农场数量达到313户。全省培养“80后”“90后”烟农671户,培育出一批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农人”。
深化工商研协同。2023年军马场粮烟融合产业综合体全程机械化烟叶外观品质、理化指标和品吸质量得到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认可。2024年继续推进验证、对接工作,对示范区进行农艺鉴评与原料可用性评价。科研所和产区两家烟叶公司分别领题,依托科技项目开展适配农机研发,着力解决旺长期培土困难、采摘机作业效率不高等瓶颈问题。
烟粮融合稳基础。心系“国之大者”,探索烤烟与粮经作物隔年轮作、共育共管模式,促进社会农机资源共享共用。依托“以我为主”特色农服体系,打造农机作业服务协同发展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绿色发展强质量。示范开展托管式一体化烟田植保,推广水肥一体化、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地膜;推动小型农机动力向新能源方向发展;围绕“四次五房”采烤模式改建低碳空气能热泵烤房;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东宁开展500亩“机械化采收+网箱烘烤”示范,打造山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人才培养提效能。加强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农机化人才队伍。推进粮烟农机一体化进程,落实全程全面机械化要求,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的2024年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方案要求,辽宁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农机农艺融合工作以高标准基本烟田改造为基础,以示范县建设为载体,以农艺“双减”为先导,以农机选型为重点,形成“机艺田服”四轮驱动的示范推广体系。
农机现状。调查不一样种植主体各环节使用农业机械的情况,以及在研机械类型、依托单位及进展情况等。育苗播种机械工作效率为每小时400~500盘,能够很好的满足该环节机械化作业需求。整地、起垄施肥大多为大型农用机械牵引机械,作业效率为每小时6~8亩,中耕、覆膜、刨埯等环节大多为小型农用机械牵引机械,作业效率为每小时2~4亩。植保环节以无人机作业为主,作业效率为每小时30亩左右。在研机械有揭膜培垄机,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研发。烟叶采收运输机为自行研制机械,主要是针对该环节劳动强度大、雇工难的问题进行攻关。
农艺现状。农艺调查聚焦育苗工场、田间生产、烘烤工场“三大场景”,找出制约农机作业的技术卡点、堵点,并做调整。另外,以建设500亩高标准示范田为载体引领全程全面机械化推广。全省机耕、起垄、覆膜等环节已实现机械化全覆盖;丹东产区基本实现以“四次采收”为核心的农艺精简作业;朝阳产区漂浮/湿润育苗在播种、剪叶环节实现全面机械化作业;铁岭产区引进大农业农家肥撒施机械和地膜回收机械,实现减工降本;三个产区均实现了无人机植保作业100%社会化、机械化。采收、烘烤环节受制于烟夹、编杆等传统方式,没办法实现散叶烘烤,目前市场上研发的采收机械其实是半自动化为主,全面机械化难度较大。
2024年,辽宁烟区已实现机耕、起垄、覆膜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率100%;中耕培土和施肥环节机械化作业率接近90%;在移栽环节,采购三种不相同的型号的移栽机,机械化移栽面积1642亩,占比3.22%;在采收环节,计划采购采收机2台、烟夹装卸机械6台,自主研发改造装烟运输机2台,预计实现采收环节机械化作业率5%以上,烟叶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年末实现机耕、起垄、覆膜、中耕、施肥五个环节全面机械化,移栽和采收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20%以上。
2024年全省共购置移栽机13台,分别为悬挂式移栽一体机、自走式移栽机、井关移栽机。价格较高的为日本进口移栽机,小巧轻便,自带动力机械,适应多种地形,但功能单一;价格较低的为国产机型,适用于相对平整的地块,需另外配备牵引机械。国产自走式移栽机价格居中,灵活便携,自带动力,效率较高,但是功能单一,不能完全满足膜下烟移栽需求。下一步,辽宁烟区将加强与生产厂商沟通协调,及时优化调整适合产区农艺操作的移栽机,争取2025年实现质的突破。
接下来,辽宁烟区将以示范县为重点,围绕农机、农艺、农田、农服“四位一体”构建机械化生产系统,以点带面推进机械化生产转型,推进烟叶生产技术、烟叶生产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同时构建完善“外引内联”机制,加强采收农机研发,培育机械化生产人才队伍,夯实机械化发展基础。
自2021年以来,吉林省长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按照行业工作要求,着重围绕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应用推广率,推动关键环节烟叶农机装备改制、研发。
自行业推动农机农艺融合以来,长春烟区对农机农艺现在的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及时找准烟叶生产农艺问题的短板和制约因素。针对产区农机农艺融合现状,长春烟区坚持问题导向,以“减少作业次数、减少采收次数”为核心,重构宜机化农艺标准;以机艺融合为突破口,推动农机研发配置,推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聚焦“双减”目标,完善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在育苗环节,联合延边大学,开展“一段式托盘湿润育苗技术探讨研究与推广”项目研究,减少亩均用工0.33个。在移栽环节,着力保障农机通过性,株行距统一调整为0.5m、1.2m。在打顶留叶环节,依据工业企业原料需求,进一步优化下部叶结构,烟叶有效留叶数由16片减少至13~14片,采收次数由5~6次减少至4次。
做好“盘活”文章,激发存量农机活力。长春烟区及时开展现存烟草专用农机设备使用状况调查,并组织专业人员维修、改进。在现有农机设备的基础上,改进研发了打塘施肥一体机和中耕培土施肥一体机,实现了一机多能,分别减少亩均用工0.1个和0.6个。
拓展增量资源,突破制约机械化作业短板瓶颈。坚持引进改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提升机械装备水平。一是引入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VR摄像头、孢子捕捉仪等实时监测烟田的温湿度、光照、病情指数等环境因素,实现对烟叶生长环境的精确控制。二是联合吉林大学开展设备项目研究。移栽环节,开展了小型自走式人工投苗移栽机研发;采收环节,研发一种适用于烟田垄距的自动运输车;烘烤环节,研发一种适用于现有密集烤房的快速装卸烟设备。
加强工商协同力度。积极对接工业公司,围绕烟叶质量稳定性和工业可用性,以高可用性上部叶生产为基础,过程共管、工商协同,持续优化完善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
强化政策引导支持。积极争取政府补贴政策,加大专用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合作社和烟农自发购置农机和开展专业化服务的积极性。
融入社会服务体系。依托吉林省内农业龙头专业化服务组织——四平市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县(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企业,在旋耕整地、起垄、植保等通用农机适用性较强的环节,引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烟农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农机作业托管服务。
近年来,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深入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部署要求,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战略,以实现烟草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为目标,建立完善全程农机装备体系、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和农机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质效并重的机械化生产系统,努力推动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山东省局(公司)把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作为推动烟叶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构建政农工商、产学研推深层次地融合的工作机制,营造全方面推进烟草农业机械化的浓厚氛围。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将烟叶产业纳入加快现代农业强省规划,并在山东省推动烟草产业高水平发展若干措施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大烟草专用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快速推进烟叶生产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将烟草专用农机纳入政府农机采购补贴目录。
搭建农机研发推广平台。将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作为重点内容,先后与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共同建立“山东省烟草农业机械重点实验室”,与山东省农机院、中国农科院烟草所、山东中烟、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建立“山东烟草农机研发中心”,聚焦烟草农业机械化关键领域和战略前沿,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形成技术优势、特色优势和山东优势,打造烟草农机研发推广新高地。
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农机研发高品质人才,组织科研院所、烟叶产区20余名农机专家,协同开展农机研发、标准优化、机械推广等工作。建立农机研发团队,成立创新工作室,开展“百站全员创新”活动,推动农机迭代升级。
围绕落实国家局要求,山东省局(公司)坚持机械化生产思维,以诸城、沂水、莒县三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载体,攻关突破关键机械,集成优化农艺标准,稳步扩大宜机烟田规模,拓展专业化服务,提升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水平。
着力创新攻关,健全农机装备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0年立项研发全自动采收机,历经四代机型,目前基本定型并在示范县推广。加快烘烤设备创新,研发推广步进式烤房、高静压烤房和碳晶烤房等新型烘烤设备;匹配机械采收,示范推广箱式烘烤设备121座。推动现有农机装备迭代升级。研发推广复合作业机械,精简作业环节,实现一机多能。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10个环节19种农机的迭代升级。推动机械制造标准化。重点实验室与产区烟草公司密切合作,制定农机生产团体标准40项,规范农机选型配置、产品检验测试,实现核心部件国有化、零件可替换。
坚持质效并重,健全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近年来,山东烟区立足卷烟原料需求,做实四次轻简采收;精简作业工序,推进农艺宜机化重构;建立了一套生产技术标准,制定黄淮北方平原作业区农机农艺融合规程,促进农艺标准在宜机化改进中集成、重构、统一。
统筹整合资源,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快速推进适用农机配套。通过社会化服务和烟农自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机械推广应用。移栽、采收等环节设备,通过配套机械作业补贴的方式,引导烟农自行购置。快速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搭建“互联网+农机服务”平台,统筹社会农机资源,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生产托管、跨区作业服务。在烟站成立为农服务中心,建立土地、劳动力、资金“三个平台”,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快速推进粮烟协同作业。建立带状复合种植、立体复合种植、一年两熟种植等耕作制度,完善复合种植品种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和机械装备体系。协同农服作业组织,积极为大农业提供农机服务。
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全省已完成烟叶生产全环节机械选型工作,形成了覆盖三大作业场景六个农艺环节的全程农机装备。2023年示范县六个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92%,琅埠全程机械化示范点达到100%。烟草农机装备制造实现了“标准统一、质量可控”,农机装备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双减”宜机化生产成效明显提升。全省烟叶生产作业工序由32个精简到21个,亩均用工13.6个。示范县烟叶生产作业工序由26个精简到19个,亩均用工由13.8个降到10.6个,亩均用工成本减少350余元。烟叶技术标准落实落地,烟叶标准化、均质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农机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全省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占比85%以上,农机作业由传统服务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转变。统筹900余台烟草通用机械,为大农业服务20余万亩,其中开展跨区作业3.6万亩,推动了烟区农业转型升级,践行了服务“三农”社会责任,树立了行业良好形象。
近年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农业现代化部署要求,聚焦“泰山”品牌高可用性原料需求目标,以烟叶生产标准化为基础,工商研联合开展项目攻关,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新路径,全链条实现烟叶原料的稳质、均质、提质。
山东烟草始终秉承“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发展理念,围绕种好、收好、调好、用好山东烟叶,坚持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积极搭建“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协同推进、运转高效、共商共赢”全方位合作平台。
战略合作聚合力。2021年,山东中烟与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山东烟草工商研融合创新园。设立品种推广、绿色生产、农机研发、智慧农业、雪茄烟叶、配方使用、综合利用7个研发中心,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配置力度,有效激发烟叶创新发展活力。
联合研发提质效。2024年6月,山东中烟与山东省局(公司)、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青州所、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成立山东烟草农机研发中心,加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推广力度,系统提升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按照行业要求,山东中烟坚持基地载体、科研引领,不断深化“装备+系统+体系”的融合创新。
全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项目攻关。近年来,先后参与行业“适应机械化采收和烘烤的品种性状研究与资源鉴定”“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烟草‘双减’技术模式构建与示范”等科技项目研究,全力满足农业减工降本和工业原料配方需求。
积极探索机械化作业落实新途径。充分的发挥工业质量评价和配方验证优势,全面评估机械化生产作业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探索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新途径。2023年,依托山东诸城程贾基地单元,针对“中川208”等9个品种,开展不同机型的烟叶采收试验。同时,采用箱式烘烤方式,对不同品种机械采烤烟叶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泰山”品牌需求为导向,推进烟叶原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和山东烟叶应用研究,探索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原料保障新路径,不断把山东烟叶质量特色转化为“泰山”品牌独特竞争优势。
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标准先行。参与制定黄淮北方平原作业区农机农艺融合规程,促进农艺标准在宜机化改进中集成、重构、统一,提高烟叶均质化生产水平。
深度推进农机农艺全过程融合。集中优势资源,成立3个工商研技术攻关小组。烟叶生产技术组主要负责协助产区公司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全程参与各个生产环节评估指导;烟叶质量评价组主要负责烤后烟叶内外观品质评价,全面验证烟叶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对均质化影响的原理与机制;配方应用组主要负责烟叶功能型模块配打的特性研究,不停地改进革新烟叶利用和卷烟配方技术,提高机械化采烤的原料全等级利用水平和整体适配率。
协同推动农机农艺示范应用。与山东省局(公司)合作开展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试点,将诸城、沂水、莒县作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示范推广面积4.1万亩。工商研共同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两高一轻四熟”技术体系,一体推进四次采收与上部4~6片叶一次性充分成熟采烤,试点推行“带茎砍烤”,烟叶标准化、均质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